深灰色中式立領正裝、黑色皮鞋。6月12日上午11時,當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菜鳥網絡董事長馬云以這身少有的正式裝扮出現在中國郵政集團大廈一層時,現場沸騰了:幾百名等待的郵政員工將大廳擠得滿滿當當,相機咔嚓聲此起彼伏。
是的,即將發生的是一樁對于阿里巴巴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簡稱“阿里”和“中郵”)都意義舉足輕重的事件,對于阿里意義尤甚:根據當日宣布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接下來將在物流、電商、金融、信息安全等領域全面展開合作。這其中,“合力共建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作為協議第一條實際性內容,被提到了最顯眼的位置。而阿里方面承載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責任的“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菜鳥”),則有望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一年前的5月28號,阿里旗下天貓聯合銀泰、復星、富春集團及順豐、三通一達等一眾物流公司聯合組建,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正式啟動,該項目累計要投入3000億元,立志要用5-8年的時間,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
這是阿里整合基于電商的千億第三方物流市場的一次重大嘗試和部署。
但菜鳥自成立以來就被評價為“夢想美好,但實現艱難”。質疑者們認為,發軔于阿里的菜鳥雖然有強大的貨源和線上交易能力、及大數據基礎,但是物流資源和網絡能力卻是軟肋。
隨著和中國郵政的全面戰略合作的啟動,菜鳥原先的短板有望被補齊。不僅如此,倘若能夠如愿借勢中郵數以萬計的資源優勢[0.55%],菜鳥長久以來籌謀主導物流行業、確立行業話語權的野心也將實現。
聯姻
按照官方說法,雙方將“從集團總部層面探討新的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合作領域會涉及物流、電商、金融、信息安全等六大領域。“其實重點還是物流,至少8成資源都將會圍繞這個展開”,一位阿里方面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透露稱。
一個佐證細節就是,6月12日,和馬云一同亮相中國郵政大廈的沈國軍、童文紅、袁雷鳴、郭氫四人均是菜鳥高管。
根據框架協議,二者在物流方面的合作涉及倉儲資源開放共享、行業數據分享挖掘、行業服務標準制定、終端便捷網點推廣、農產品[0.11% 資金 研報]電商化物流支持、跨境物流快遞解決方案、物流信息安全等諸多領域。
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郵政集團將對菜鳥開放十余萬服務網點,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社會化自提等服務。“中郵有三大業務結構,分別是郵政EMS、郵儲銀行、普郵服務。馬云最大意圖在普郵網絡。所謂的郵政網點開放,關鍵就要要把傳統郵政的普郵網點開放給民營快遞,實現第三方包裹的郵政網點自提功能。”中國供應鏈聯盟理事黃剛對本報稱。
根據菜鳥成立之時馬云的規劃,其要力爭通過5-8年的時間打造一張遍布全國的智能物流骨干網絡,實現24小時送貨必達。這其中既需要線上大數據的支持,同時線下遍及全國的倉儲中心、網點配送站亦不可或缺。
僅僅依靠其集結的10余家第三方民營快遞企業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不易。國內民營快遞公司最大軟肋在于中西部三四線城市、尤其邊遠山區缺少網點。這亦是菜鳥過去一年多來遭遇諸多質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國有獨資背景的中郵則恰恰擁有海量渠道和站點資源優勢。2013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郵業務范圍遍及全國31個省的所有市縣鄉(鎮),通達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快遞服務營業網點11.8萬處,有著“唯一一張能夠覆蓋全國農村、校園、偏遠極寒地的無盲區物流快遞網絡”。對于那些基于網購發展起來的民營快遞公司而言,這一規模可謂望塵莫及。
除此之外,在干線資源上,中國郵政除了數以萬計的鐵路、公路資源,還擁有國內快遞專用貨機54架,快遞服務汽車15.7萬輛。
無疑,如果一旦能夠將坐擁10億網點資源的中國郵政“拉攏”進來,菜鳥著力打造“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所需的基礎設施幾乎可以說將一步到位。
這便不難理解為何一貫以一身太極服亮相的馬云當天正裝革履出席活動,而以擅長即興演講聞名的他甚至還為這次活動特別準備了發言稿。“我堅信中國郵政集團是我們要找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其發言手稿中如是說。
而對于另一方中國郵政而言,這則是一次不得不推動的合作。郵政原有的一、二線城市市場份額正在遭遇第三方民營快遞的侵蝕,如何尋找業務轉型和突破已經成為郵政的當務之急。
通過和菜鳥牽手,郵政將從原有單一的物流服務轉變成通過菜鳥網絡的數據平臺,向社會開放分享自身的倉儲、網點、管理系統等資源。“這等于中郵可以一舉插入電商業務,而增添了電商包裹自提功能的網點在聚集了客流之后,還可以進一步開拓各種商業機會和模式”,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分析道。
愿景
早在2013年12月,馬云就曾以28.22億元港幣投資海爾集團,推動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其中18.57億投給日日順。資料顯示,日日順在全國2800多個縣建立了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務店,對農村市場的滲透非常深。
一位接近菜鳥的物流業消息人士透露,在投資日日順之前,馬云就一直在和中國郵政談,“談判整整持續了近兩年”。
黃剛認為,此次隨著和郵政合作的落地,意味著馬云的物流體系形成:菜鳥(包括三通一達、順豐、百世匯通)+日日順+中國郵政。尤其通過后兩者,菜鳥此前想要搭建起一張覆蓋全國的快遞網絡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
而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中,菜鳥在自身電商物流數據整合和倉儲建設方面亦不遺余力。
6月初,菜鳥對外宣布,將與包括中國郵政、EMS、順豐、三通一達在內的13家物流快遞企業進一步簽署行業合作框架,合作內容涉及云計算、信息產品、信息安全等多個方面。
菜鳥將聯手這些合作伙伴進一步開放彼此數據,聯合打造國內首家物流大數據分享平臺。這一平臺未來可實現快遞市場分析、質量指數服務、客戶挖掘、數據預測等功能。此外,菜鳥的這些數據還將與阿里系電商業務全面打通。
“作為物流平臺,菜鳥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網絡搭建起來后匯總形成的信息和數據流,比如通過分析數據,就大致可以知道不同區域的主要市場需求是什么。”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稱。
而另一方面,菜鳥則加快腳步在全國建設倉儲。
公開資料顯示,截止目前,菜鳥已先后在天津、上海、廣州、武漢、鄭州、成都、金華等多個城市拿下了數萬畝土地建立倉儲。
業內稱,這些倉儲中心有望通過大數據資源的分析,在合適的地方根據消費習慣和貨品情況,實現預售配貨以及貨品管理。
根據菜鳥成立之時馬云的設想,將累計投入3000億在全國9個核心城市建立中央倉儲,并在20多個個城市建立中轉倉,從而“讓全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如此一來,菜鳥的價值將會不可替代:左手倉儲、網點,右手數據資源,而眾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只能從事中間配送。
徐勇認為,這一定會導致物流行業整個格局發生變革,即“物流成了中間運貨的苦力,或者說是做OEM的,”到時候,菜鳥將會挾訂單以令諸侯,甚至可以確定行業的定價權。“這對于這個行業將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他說。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李娟